1 我们赚钱的目的是什么?

我在《财富自由的5个标准》这篇文章里说过:如果你赚钱的目的是“买更好的东西”,那么你将一辈子为金钱所累。

反之,如果你赚钱的目的是积累生产资料和睡后收入,让自己彻底摆脱社会规则的控制,那么你的方向就走对了。

那么怎么才能让自己摆脱社会规则的控制呢?我总结,最低标准就是3000元/月的睡后收入。

那么怎么才能拿到这个最低标准的睡后收入呢?主要有两个途径:

  • ①靠自己的智商、眼界、抓风口、善经营。
  • ②靠自己积累的第一桶金(比如30万元),实现某种程度的钱生钱。

但问题是,大多数人既做不到前者,又做不到后者。

因为当他们手里有1方元钱的时候,他们会被社交媒体和舆论裹挟着去旅游、去买最新款手机。

当他们手里有10万元的时候,他们就会被诱导着去买车、去环游世界。

当他们手里有30方元的时候,他们就会被诱导看去买房(按揭贷款)。

总之呢,只要你不是个独立思考的人,那么无论你的财富积累到什么程度,总会有对应的商品等着你,把你给套住。

结果就是,你的手上始终没有什么余钱,甚至还要一直还贷款。

所以,在消费主义的围剿和各种贷款的束缚下,你必须按照社会规则去活着,成为一个每天加班工作的牛马。

如果你能看懂我说的意思,你必须早做打算,干万不能被困住大多数人的社会规则拿捏住,而是要打造自己的“睡后收入”。

哪怕每天的睡后收入只有100元,它也能给你带来十足的安全感和能量,而这股能量可以支撑着你去做很多尝试和开拓。

2 如何获取睡后收入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普通人该如何获取睡后收入(被动收入)呢?

其实这个问题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有标准答案了:购买房产收租金,投资理财收股息和分红;出书拿版税;编写软件拿分成

但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4个新型的、我亲自实战过的睡后收入。

1.夺回自己的心智

想要改变行动,先要改变思维。所以,获取睡后收入的第一步,一定是改变自己的脑子,有两个方向可以发力:

①拒绝消费主义的洗脑

我的建议是:把手机上所有的短视频、社交、购物类APP全部卸载。

包括斗音、小红薯、知呼、惊东.只留下微信和支付宝,而且必须关闭他们的短视频功能。

因为那些毒瘤APP会向你脑子里植入很多毒瘤思想,让你越来越穷,越来越无法逃离社会规则的束缚。

比如,这些APP会给你推送各种汽车、手机的测评、旅游攻略,一直骚动你的心,让你心甘情愿把钱掏出来,换取一堆自己根本不需要的商品.

结果就是,你用于钱生钱的本金就会越来越少。

还有,这些APP会根据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一直给你推送你想看的内容,让你的业余时间都被这些垃圾信息填满。

然后,你自然就没有时间成长、没有时间筹划自己的副业和被动收入了。

②消费开始走务实路线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现在买衣服主要就是优衣库+ 迪卡侬,一件T恤几十元,一件外套一两百元。

吃饭的话,我很少出去聚餐,基本不吃各种火,锅、烧烤、海鲜大餐,一是因为这些东西会对我身体造成负担,二是因为浪费时间、浪费钱。

我现在吃东西,主打营养丰富、对身体负担小,至于味道,我觉得越是纯天然越好。

举个例子,我在《聊聊我的衣食任行》这篇文章里说过,我经常吃日本的吉野家和美国的汉堡王。

就拿汉堡王来说,我经常点的组合是:皇堡+蔬菜沙拉。

前者的主要成分就是粗粮面包、牛肉、生菜、洋葱,后者的主要成分是各种适合生食的蔬菜(罗莎绿、苦细叶、罗莎红、紫甘蓝、芝麻菜等等)。

我觉得这样吃一顿就很好了,低油、低盐、低糖但是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都很充足。

而中餐里的各种炒菜、烧烤,把蔬菜里的很多维生素都破坏了。

总之呢,在衣食住行上如果你摆脱了消费主义的诱惑,而且开始追求营养和健康,那么你的本金,肯定会越来越丰厚,身体也会越来越健康。

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也会为你下一步打造自己的,被动收入做准备。

2.指数基金定投

巴菲特就一直推荐普通老百姓进行指数基金的定投,我自己是践行者,也是受益者(往期我分享过很多基金方面的分析和盈利展示)。

那么投什么比较好?什么时候开始定投比较好?

我自己的建议是:挑发达国家的核心指数基金,在它们暴跌之后再进入。

比如,纳指里面包含微软、苹果、特斯拉、英伟达绝对算是美国的核心指数基金了。

只不过,它什么时候会暴跌,暴跌会持续多久,神仙都预测不了,需要你耐心观察。大佬文集圈我自已是四年前杀入的。

比如,日本的某些基金里包含丰田、本田、软银、任天堂、优衣库,那么它也是日本的核心指数基金。

等它暴跌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也可以考虑开始买入。

靠定投获得被动收入的核心逻辑是:这些世界性的,国际大公司一直蒸蒸日上、蓬勃发展,我们也能参与进去、分一杯羹。

比如,我自己持有了纳指,每次我在大街上看到有人开特斯拉、使用苹果手机,看到办公室里有人用微软系统,我都会想:

我也是这些公司的股东之一(虽然很小),你们买的越多,我能得到的分红也就越多。

比如,我自己持有了中概,每次我看到有人使用腾讯、京东、美团这些大厂APP 时,我也会:

我也是这些公司的股东之一(虽然很小),你们使用越频繁,我能得到的分红也就越多。

当然,上面这两个基金都是在美国上市的,美国的骨票市场比较成熟,规则比较健全,值得信赖。

我没有买任何类型的保险,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以后会指望纳指给我养老。

在国内上市的公司我都不信任,因为规则不健全,不透明。

如果你持有了它们的骨票或者基金,不仅不能给你养老,甚至还会把你的养老钱全骗走。

3.知识付费

优质的信息不会出现在免费的平台,无论互联网多发达,优质的信息始终是稀缺的。

所以,就会有很多人愿意花钱从高人和专业人士那里购买优质信息。

我在公众号上写了几百篇付费阅读文章,平均每天都会有几十个人付费。

所以,光靠这一项,我每天都会有几百元的被动收入。

当然,它也不算是完全被动,算是半自动吧,因为我还需要去写文章、去铺垫。

但是,当我在睡觉的时候,确实有很多网友在付费,让我获利。大家如果写作能力还可以的话,也可以模仿我这个思路。

大概流程是这样的(2025年下半年的版本):先去注册公众号,然后多写一些热点的、擦边的文章,比如评价一下释永信、宗庆后、范增· 新号有很大概率获得系统推流。

但是,靠蹭热点、擦边获取阅读量,也有很多,端,比如流量一旦消失,自己就会乱了阵脚,以前写了一堆垃圾,根本没有忠实粉丝。

所以,蹭热点的同时一定要过渡到有深度、跟自己,领域相关的内容。

比如,文章标题和开头写了宗庆后或者释永信,那么正文部分要写“企业家该如何规划自已的财务和遗产”这种专业话题。

如果文章开头是下三路,后面也全是下三路,那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知乎等平台也有类似于“盐选”这种付费阅读的模式,大家可以自行去探索。

4.付费社群

无论是付费的微信群也好,还是付费的知识星球也好,本质上都是付费社群。

付费社群跟上面说的知识付费有交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交集就是,两者都是分享优质信息的地方。

区别就是,在付费社群里,可以跟高能量的群主互动,群友之间也可以互动。

而且,由于大家都是付费用户,都是有成果的人都是上道的人,交流起来也更富有成效,所以,无论你在任何一个领域有所建树,有经验可以分享,你都可以组建付费社群。当然,有两个大前提:

第一,有经验

你必须在某个领域深耕过很多年,取得过一系列的成果,有很多经验可以向后来人传授,

第二,会运作

搭建付费社群很简单,谁都可以完成。但是,想要有人加入,那就需要你会运作。

比如,你要先在各大社交媒体上积累粉丝、造势,比如公众号、知乎、微博等平台。

等到信任感建立起来之后,你就可以引导大家加入到你的付费社群了。

另外,无论是自媒体、知识付费还是付费社群,最热门的话题永远是:投资理财、两性情感、社会热点。

至于什么职场、养生、历史、八卦这些都要往后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