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逆袭,第一件事是什么?

欢迎来到成人的世界。
全文一万七千字,创新高的长,你要学会做小结,并且注意,看前先保存。
咱们聊过一个话题,社会的阶层划分。 社会阶层实际上是存在的,无非大家是否睁着眼睛说瞎话,承不承认存在而已。
你把蒙着眼睛的布挪掉,就是存在的。 我们曾经用ABCD 来划分过,许多人问我,从C 到A,这是不是逆袭,或者说阶层跨越?
其实不是的。
正如我以前告诉过你,就像黑客帝国,你从来没有见过真实世界,你一直脑后插管,只是自己没有觉察而已。
ABCD 无论怎么玩,都是在游戏内部,你只是作为一个游戏的玩家在思考打什么怪,刷什么装备。

真正要逆袭,你首先要跳出ABCD,你要清楚,这不是一道选择题,这是一道思考题。
你眼睛能够看到的ABCD 四个选项都是出题人给你设计好的圈,你就是那只跳火圈的熊大熊二。
真的想逆袭,第一件事是什么?不是去按照别人的定义做,而是站在出题人的角度,站在游戏开发者的角度重新审视整个游戏本的源代码。
所以,S 和ABCD 根本就不是一个类。 B 到A 这是同一个游戏里的折腾,A 到 S,这根本是两种生物。
有些事儿,你早一天明白和你晚一天明白,是完全不同的命运。
所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我从来不说改变世界,甚至曾经说过一句很讨人嫌的话。
我说,改变自己的是神,企图改变别人的,是神经病。
你注意,我这里的措辞仅仅是改变别人,
已经这么评价了。 为什么我这么说?
因为能够认识世界的根本就没多少人。 你不要去讲有大神能够改变世界,当然有;你也不要去讲有小神能够改变别人,确实有。
问题是,对于万分之9999 的人来说,你是神么?

别说你不是神,你认识世界么?
你都不认识世界,还想着改变世界?
一个人,如果总喜欢那些大而化之,看似
与自己有关,其实毫无干系的目标。 只能说明他不自信。
我曾经和太太聊过她们学校,她们学校很 LOW,但是出过一个昔日的首富。
她说,出过首富又有什么意义?确切地
讲,是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没有关系的。
只有拎不清的人,才会企图用各种标签,甚至是八杆子打不着的标签,来掩饰自己的不自信。
作为女人,她能这么想,很不容易。
因为大多数女人都非常情绪化,其实大部分男人也一样。
情绪化的意思就是很注重自己赢了没有,但是很少去想,到底为啥要赢?
当年和太太闲谈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儿子还很小,幼儿园大班的小盆友。
当时是在一个公园里,他在玩滑滑梯。 有一只小狗蹿出来,跑的很快,从滑滑梯的下面直接蹿上去了,我说了一句,跑得真快。
结果我儿子不服气,他也从滑滑梯的下面倒着往上跑,爬上去对我们说,看,我更快。
于是我和我太太笑岔了气。

我儿子不明白我们为什么笑,我太太跟他解释,你为什么要和一条狗比赛看谁跑得快呢?
你自己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你上幼稚园之前是无此想法的,你上了几年幼儿园,产生了这种比较的意识。
你下意识地觉得要和那条狗比赛看谁跑得快,是因为老师用了几年的时光,用普鲁士教育的方式灌输给你的。
就像你以后也会去和人比,看谁拧螺丝拧得更快,更好。
普鲁士教育本来就是为了培养更符合生产线要求的人,当然是这个思路。
所以我曾经说过一句话,我说,无知是天生的,愚蠢不是,愚蠢是后天培养的,而且是刻意培养的。
只有让你习惯了这个游戏,让你相信这个游戏就是真实的世界,你才能够为我所
用,才能成为趁手的工具人。 老子很聪明,他一眼就看透了。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只是为了给别人提供便利,成为别人的工具。
一块石头,实心的,有,所以让别人拿着砸人,给人当枪使。
无,才是为了对自己有用。
一个碗,空心的,正因为空的,没有,才会被装满饭。

所以人要去做一个碗,做一个空心的碗,你才会被装满饭,反过来,你就只是个工具人。
有点想不通,很正常,名可名,非常名。 名是什么?名就是人类对世界的定义,人类对游戏的定义,人类对一切的定义。 老子早就看穿了这一切,所以他说,你可以定义我也可以定义。
说白了,小尼姑你忽悠得,偏我忽悠不得?
只是他这人没心思忽悠,懒得忽悠,出去玩了。
庄子看得懂老子看懂的那些事儿,所以才会讲: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像美联储,像华尔街这么聪明的人只要还存在,大盗就一定存在。
大盗不是我明抢你的财富,而是我稀释了你的财富,我通过铸币税,通过国际贸易,通过资产的重定义,通过名可名,稀释了你的财富。
所以我们讲,如果你不想停留在阶层
ABCD 里面被人忽悠被人玩,你想进S,你一定要研究局。
局有特大局,有大局,有中局,有小局,有迷你局,而且可能层层嵌套,但本质上都是局。
你比如美联储做的就是一个特大局。 很多人讲美元的背书是美军,不对的。

美军是美元霸权保驾护航的利器,但不是美元霸权的本质。
如果美元霸权建立在美军收保护费的基础
上,这就不叫大盗,只能是小贼。 大盗一定是一个局,一个生态系统。
美元的霸权建立在美国对全球都在维系贸易逆差的基础上。
贸易逆差是说你挣他的钱,经过一年,双方交易后,他手里没剩下你的钱,可是你手里结余了大量他的钱。
挣钱嘛,是一件开心的事儿对吧? 这是一种阳谋,抓住了人性的阳谋。
你挣了他的钱,挣了越来越多他的钱,是不是有增值的需求?
你没有是因为你没钱,你月光还倒欠贷款你当然没有这个想法。
可是等你把贷款还清了,你每年还能结余个几百万的,你吃不光也用不光,必然怎么样?必然有投资的需求。
很多人不理解,豪宅明明没人住,有些占据了核心地段的豪宅即便有人住,也是浪费。
对,是浪费。豪宅的面积就是用来浪费的,一套房子十个卫生间,又不是做公厕的,谁上?
一个人能活动的空间有多大?绝大多数地方都是没人用到的。
说明什么?说明买它的人,就不是拿来住的。

富人买豪宅只有一个原因,相信,富人不仅自己相信,而且知道别的富人也相信,共识赋予了资产价值。
美联储用的是同一套逻辑。
兰尼斯特有债必偿,其实是句假话。我们都清楚美元的背后没有黄金作为背书,几十年前布雷顿森林体系就瓦解了。
我们都很清楚美元是美国印的,虽然需要举债,但是美债是可以不断刷新上限的。 但是,这些拿了美元结余的人或者团体或者国家,依然会去买美债,为什么?
因为从纸面上来看,美债的确是还的,不违约。
光还钱就够了么?当然不够。
所以美国要制造一个“核心地段”的概念。
富人并不会因为一套房子面积大总价高就会去买它,如果在郊区的话。
因为他知道,仅仅这些,不足以构成共识。
富人是很看重不可复制的核心地段概念的。
那什么是美联储制造出来的核心地段概念呢?就是科技。
科技不见得都很牛,内燃机,计算机当然很牛,看得见摸得着的牛。
有些,就摸不着了,比如元宇宙。

刘慈欣曾经感慨过一句话,他说,人类有两个方向,星辰大海与脑后插管。
这句话非常有味道,如果老子活过来,听到这句话,大概率会心一笑。
就像释迦拈花迦叶一笑,老子心想,这么多年后,居然还有个小刘同学,懂我在说什么。
星辰大海与脑后插管都是科技。我们都觉得后者似乎有些荒诞,似乎根本不符合人类的利益所在,但后者未必不会实现。 因为神话是一种定义,科技也是。无非后者允许你验证,而前者要求你无条件相信,这句话,我曾经在付费文章里讲过。 美国占据着科技共识的制高点,就意味着核心地段。
之所以全世界有这么多人,富人,在美元如此滥发的背景下,在美国的制造业如此外迁的背景下,依然相信美元的价值。 就是因为他们占据着科技定义的制高点,
所谓核心地段。 你仔细品。
每一种货币的背书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背书是商品。你拿着我的钱一定能买到商品,因为我们是全产业链制造业第一大国。
美元的背书是什么?就是前面说的,另一种概念下的“核心地段”。

有聪明的读者这时候就会想,像项羽,刘邦一样说,大丈夫当如是也,或者彼可取而代之。
可以吗?你会遇到一个拦路虎,这就是美军。
你现在看懂整个局了吧?
美军从来不是给美元保驾护航的,美军实际上是给科技里的软科技保驾护航的,而科技分硬科技与软科技,硬科技才是你平日里了解的那种科技,软科技本质上是一种共识,所以说穿了,美军是在给共识保驾护航的。
这个局,从设计起,二百年了,从实施起,大几十年了。
这是一个完整的局,美元,美债,科技,共识,美军。他们算计了所有因素在里面。
所以你要破他的局,不是三年五载,是全方位的竞争。美国就像九头虫,你不可能针对一个头去打,而是需要一揽子计划,很多年的谋划与实施。
这个不展开,这不是我们的主题,我说过很多次了,我对改变世界毫无兴趣。
我对改变别人都毫无兴趣,我只有兴趣改变自己。
而改变自己,才这么需要你认识世界。认识世界的过程,才需要你去研究别人做的局。
特大的局讲完了,我们来讲一个大局。

这个大局咱们好多年前就提到过的,唐太宗看着来参加考试的士子,开心地跟身边
人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彀中,射程中。
意思是说,你们都上套了,进了我的包围圈,从此都在我的弓箭下。
他当然值得高兴,因为他定义了一个游戏,一个生态。
在这个生态中,在这个游戏中,考什么,或者说,学什么有价值,是他说了算的。 他说诗词歌赋有价值,那人人都会趋向于当诗人;他说四书五经有价值,那人人都会趋向于当儒生;他说佛经有价值,那么和尚就会成为相亲市场的香饽饽。
看到定义的价值了么?理解为什么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产品,三流的企业做服务了么?
你一旦掌握了定义权,哪怕拎得清的人都觉得脑后插管很荒唐,都觉得星辰大海很应该,也没用。
因为你掌握了定义权,人们会争先恐后的往自己脑子上插管,生怕插得慢,落后了。
于是一堆人在城楼下嚷嚷,我先插的,我先插的,选我,选我。
你想想范进中举的故事,疯魔的只有范进么?
并不是,所有人都跟着一起疯魔。

范进中举前,他那个杀猪卖肉的老丈人,会正眼瞧他么?
可是他中举后,老丈人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赶紧去拜见女婿,见面就称举人老爷。
举人很牛的。你一旦中了举,名下的田是免赋的,这就是为啥很多人拖家带口的来投奔,给他当仆人。
因为都想把田地挂靠在他名下。
而且各种人来巴结,送宅子送地送仆人,大家知道,从这一刻起,范进不一样了。 所有人的这一切行为模式,其实早在很多年前,唐太宗就已经预料到了,所以他才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李世民自己学这东西么?他自己考科举么?
当然不学也不考,因为他清楚,这只是游戏。
我不是告诉你玩游戏不重要,玩游戏很重要,问题是,玩游戏的人太多了,所以很卷。
你想要在不理解游戏是怎么开发设计的前提下,单单凭借玩游戏玩得比别人努力就脱颖而出,那你太傻太天真了。
我没有让你一上来就设计游戏,你没有这个资格。
设计开发游戏本质上讲也是一种改变世界。

但是你看得出我的态度,我对此嗤之以鼻,不是不重要,是人在一开始的阶段,根本不配去做这个。
配做什么?配做认识世界,先去认识别人开发的游戏;然后改变自己,俗称改变自己的是神,而一开始就企图改变别人的,是神经病。
换句话说,讨论别人的游戏只有一个目的,认识世界。
我曾经说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人的愚蠢是后天带来的,你要想办法每天都去做减法,把这些愚蠢洗掉,才会恢复智慧的形态。
而讨论别人设计的游戏就有这个作用,它可以让你清醒,让你时刻警惕别人植入你
脑子里的那些东西。 比如钱。
什么是钱?什么是有钱?
绝大多数人理解的钱和有钱这个概念,都是错的。
你的操作系统都是别人提供的,你怎么防人家给你埋病毒,你想想。
同样,如果你的最底层逻辑,都是别人埋进去的木马,你指望逆袭?你指望轻松? 不可能的,你注定一辈子非常劳碌,要走非常多的弯路,什么也得不到。
即便你以为你得到,也无非像一头牛,过去农民在牛的眼前挂一根萝卜,它以为它能吃到,于是开始犁地了。

关键词是以为。
它吃不到的,如果它吃到,预期管理就失败了。
一般人对钱的理解就是一个数字,他有 500 万,我5 万块都没有,我真羡慕。这是站在第一级台阶上的人。
他会考虑到铸币税,所以持续稳定的收入很重要,一个刚入职场月薪5000 的人,也许几年后就2 万了,也许二十年后,随着钞票的稀释,他的月薪就10 万了。虽然购买力未必增加,但是月薪的数字增加了。 所以你就会发现相亲市场上人们对于稳定工作有偏好,这个偏好是大于做生意的人的。
我问你,第三级台阶上的人会怎么理解? 他会再一次否定上一级台阶的人的看法。 绝大多数人一辈子唯一的挣钱方式就是通过工作,做生意依然是通过工作,无非出卖的东西不一样。
年轻人讲,我体力好,我加班多,这是他认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中年人讲,作为经理,我经验丰富,这是他认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做老板的也是这么想,他觉得他可以通过人脉,资源整合,更快的赚钱。
但是你仔细想想看,只是方法不同,本质实际上是相同的。

横店门口的横漂和王宝强在赚钱的速度上天壤之别,但是在赚钱的方式上,是同一
个大类里面的不同分支。 你仍然没有离开那个大类。
所以你会发现第三个台阶上的人,对钱的看法又不一样了。
第二个台阶的人会觉得钱没有什么了不起,就算你有一个小目标又如何?
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月薪2 万块。我比你稳定。
这个描述不对的。
那个月薪两万块的人,他这辈子能攒出来的钱,不会超过一千万的,连小目标的 都不到。
你说风险,通胀,是的,但这是大家都要承担的。
你出去工作也要承担风险的,AI 就是你的风险,体能的衰竭,学习能力的下降就是你的风险。
第三个台阶的人,他跳出了钱本身这个角度,他开始系统化的思考这个问题。
他开始去想,重要的不是简单地比大小,而是这笔钱,有没有形成一个系统。
我给你举个例子,你有三千万的资产,不管是什么,是现金还是房产,还是什么。 你每年能够近乎于无风险的收上来100 万的利息,这就叫一个简单的系统。
换句话说,你有三千万的资产,你就可以媲美那个年薪百万的人。

拥有资产者的实际收入略微高于年薪百万的人,这是因为资本利得小于个税,另一方面,风险也略低。
但是,年薪百万的人,他因为结余高,他很快会步入资产通道,就有可能慢慢追平,甚至反超。
就是说他身上渐渐会有两种属性了。 我讲的这只是最简单的系统。
事实上一个聪明人,是不会用这么初级的方式的。
你比如我30 岁之前,我毕业后不久,就媲美资产三千万的人了。尽管当时我只有不到一百万。
这笔钱即便在当时想要买大房子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可以用那100 万,每年赚到100 万。
我的资本远不如你,可是我的系统比你高级,于是我就可以和三十倍于自己的人,平起平坐。
还记得上一句加粗的话么?
重要的不是简单地比大小,而是这笔钱,有没有形成一个系统。
同样形成系统,系统内部还分等级。 我知道大家有好奇心,我当年是怎么做的?
很简单,最原始的方式。
一个市场里,成千上万的交易者,总有人会敲错单。

我就等着接错单,然后正常价位卖出去。 你说为什么会有人敲错?大数定律。你说这什么逻辑?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捡烟蒂。 看见地上有什么别人丢弃的没吸完的烟屁股,跟上去狠狠地嘬一口。
这件事本身没有什么难的,因为注定有人
不小心把没吸完的香烟弄掉了。 难点在于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我当年研二做实习生的时候,十二个学生,除了一个北邮的,其它全是C9。 大家在那个年代都是人才,但都没有人去琢磨过,包括比我们大的那些70 后的部门经理们,没有人琢磨过资本与打工这件事的本质。
你会发现在当时,2006 年,人们讨论的还是收入。
比如我们那样的学生,一毕业年薪十万,在当时就是高收入了。如果折合房价购买力相当于今天一毕业年薪百万。
那些老员工,工作了十年的,他年薪二十五万,三十万。大家讨论的还是这个,你年薪多少钱。
年薪多少钱,应该住什么样的房子开什么样的车。
我,一毕业的时候,跳出这个思维框架体系,这一点很重要。
就像我在幼儿园的时候,奶奶的朋友,一
个C9 的教授,拿着魔方来教我怎么还原。

第一次我把魔方给拆了,第二次我跑到门口买了个新的。
不按常理出牌,这一点很重要。
当初我的部门经理,多年前也是一个C9 的毕业生,70 后,在外企工作了八年,据他自己说每天只睡4 小时,眼睛和兔子一样红的一个业内资深人士。
他教育我们这群孩子,说,年轻人,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没有人能够在毕业的头三年赚到人生第一个一百万。
开完会,吃了加班晚餐,在公司楼下小湖边散步的时候,他又和我们说,你们想过没有,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怎么才能像史玉柱一样赚几个亿,甚至更多?
其实他已经在迷茫了,只是对着下属,还是一群实习生,他没有表现出来。
他就是一个在别人定义的游戏里特别努力的玩家,事实上他已经陷入死胡同了,只是他自己无法察觉。
在我还是个实习生的时候,我已经意识到我的这位经理,他的思维有问题,但是人微言轻。
人这辈子,其实没有那么大变化。我是指想法上。
我今天如果和昔日的上司重逢,我说什么
都会是对的,我说什么他都会信。 无它,结果使然。
人就是这样一种动物,只要你赢了,你说什么都是对的。

而在我还是个实习生的时候,即便我认为我已经弄清楚游戏的本质,即便我指出人家到底钻了什么牛角尖,别人也是不会信我的。
我和他的区别仅仅在于我没有相信别人给我编织的游戏。
我昔日那个上司,第一个经理,他是非常优秀的人。啥都不缺,他就是一门心思的想要用拼魔方的方式还原它。
我没有,我上来就作弊。其实就这点差别。
你要知道,有些作弊是不会被惩罚的,为什么?因为还没有规定。
还没有说不许拆魔方之前,你当然可以拆。谁叫出题老师没说呢。
还有一种也是不会受到惩罚的,就是我前面说的捡烟蒂。
因为这种事做不大的,总有人去捡三五个烟蒂,你把他找出来的成本,不亚于他捡的烟蒂。犯不着。
而他如果能够捡到巴菲特那个程度,那就不叫捡烟蒂,那就成了事实上的左右市场了。这个话题我们后面会聊。
我在年轻的时候,比我的上司唯一优秀的地方就在这里。我意识到这是别人构建的局。
在我年轻的时候,觉得只要达到目的就行了,用什么方式根本不重要。

很多像我第一个上司那样的青年才俊,他们的问题在于他认为只有拼魔方一个办法,而我知道,还有364 个。而他们想都不会想。
所以我的青年时代是很快乐的,就是从20 多岁到30 岁出头的这个阶段是很快乐的。 就像那个学艺归来的猴子,它觉得,我不会搭台我还不会拆台了?我不会设局我还不会破局了?
很快,我就开始明白那句话,早熟的人,往往都晚熟。
因为我发现,任何局所具备的漏洞,都是有边界的,就像耗子发现粮仓有个洞,它开始的时候接米,很开心,接了米换钱,换了钱去买更大的斗来接米,很快就不开
心了。 为什么?
因为洞口就那么大,单位时间能流出来的米就那么多。
这不是无限的漏洞,这是有限的。这就是我以前说过的,任何投资都有一个资金池容量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你找别人帮你投资是不靠谱的,因为人家明明可以更低成本拿到资金,凭啥把好处分你呢?你是谁的小舅子么?
任何带你玩的本质都是要你一起来承担风险,或者说的干脆点就是转嫁给你风险,而不可能是邀请你来吃肉。

如果你要资金池没有容量限制,那必然冒风险,风险越来越大,直到那不是投资,那是打水漂。
很多人瞎投资倾家荡产,形式五花八门,好像中了各种招,说破天,逃不出我上面这三句话的。三句话概括了三十万种招数。
如果你指望低风险还要高收益,资金池的容量一定是很窄的。
我当初用100 万赚到100 万,第二年想着 200 万进去会有400 万,结果200 万进去,只赚到130 万。下降的就这么厉害,你再多,降得会更快。
所以很快我就明白,这事儿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捡烟蒂最难的地方在于资金容量,你需要在粮仓上找到更多的漏洞,甚至,手动把某个洞扩大点,让米流得快一点。
我还没有做第二步,我只是在做第一步的过程中,就遇到了很多困难。
因为我很快发现,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其实粮仓上一直有洞,而且很多,其中绝大部分的洞口处都有人守着,有个人,也有团体。所谓此山是我开,此数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所以我说,没有什么事情是忽然发生的,只是你忽然才知道。很多事已经存在了很

多年,无非你们家哪一代人忽然开窍,或者有机缘看到世界的真实模样。
我后来花费了很多时间与精力在和别人抢地盘上面。这里面不乏华尔街的专业机构。
我以前回答过太太一个有趣的提问。她问我,你为什么这么喜欢听美联储讲话。 我说,那种感觉很奇妙。
一个千疮百孔的粮仓,顶上站着一个农民,他就是美联储,下面乌泱泱的老鼠,有的守在自己发现那个漏洞的下面拿着脸盆,有些正在撕扯抓咬,想要抢走脸盆。 这个场面非常有趣。
我曾经以为这就是市场的全貌,如果你把市场看作一个局。
这样的日子,过了很多年,我从一个研二的实习生,变成一个35 岁的中年。
我似乎生来就站在第三个台阶上,就像我小时候拆魔方,我本来就那么想。
我一直觉得这就是对的,因为我一共也就只知道这一种,而且我发现,我做任何事,都比人家容易太多。这更加让我坚信我从一开始,知道的就是正确答案。
所以我大学里才会吊儿郎当打游戏打到差点毕不了业都无所谓。
人就是这样,你太多次容易之后,你就会觉得本该如此。就像那只石猴,他当了三百年的美猴王,他觉得,本该如此。

直到我35 岁的时候,我经历了两次被调查,总的持续时间将近2 年。
被调查最难过的一关并不是这件事本身,我前面说过很多次,我在你还没有规定的时候就做了,是免责的。
但是,被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我做过的所有事,所有,每一
次交易记录,别人全都看得见。 明白这种感觉么?
猴子觉得在四根撑天的柱子下面撒了泡尿,无人知晓,没想到其实是全网直播,仙界,妖界,所有神仙妖怪全都看见他的下半身了。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甚至可以说摧毁性极强,可以说你把猴子的三观彻底毁了,他曾经引以为傲的一切,都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如果我做的一切,你都知道,那我破局了?我破了个寂寞。
我只不过是这个局在设计之初就算到的一个必然存在的容错单位而已。
也就是说,除非你做妖,做得像白骨精那么小,你一辈子都不要越雷池一步,自己守着个破山沟称大王,自娱自乐。
一旦你企图更进一步,一旦你觊觎唐僧肉,免不了挨猴子那一棍子。
而这一切,全都在密密麻麻的因果网络里,时刻被人看着。难怪老君无所不知无所不晓,难怪如来知过去未来。

所以我觉得很失望。
就像一个幼儿园的小盆友偷蛋糕吃,他吃的很香,以为没人发现。他不知道,老师们在办公室里通过摄像头一直在看他,而且调侃他,取笑他。
老师不是不知道,他只是没来管你。
猴子在五行山下的五百年里想通了很多。 为什么自己一出生,就刚好有个水帘洞?锅碗瓢盆都是齐全的?
为什么自己一学艺,就正好有个菩提老祖?似乎学校是为他开的?
猴子的快乐建立在他以为他做的一切无人知晓的前提下,而不是活成一个笑话。 明白这意思么?
如果你的所有行为都在别人的注视下,那就是笑话。
猴子刚学会飞的时候,是很自信的。老师,你看,我会腾云驾雾了。
老师笑笑,你这叫爬云,不叫腾云。
猴子刚出道的时候,逢人便说,俺老孙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后来在山下压着的那五百年里,想通了很多。
你要重新去审视什么是生态系统,老君是什么生态位,如来是什么生态位。生态系统本身是什么。
我还是个学生的时候,认为巴菲特是一个奋斗目标。

但是很多年后,我35 岁以后,认识到巴菲特实际上占据了某个生态位。
这个生态位如果让你占了,那你就是巴菲特。
换句话说,你成为不了巴菲特,你也不需要成为巴菲特,这就是为什么没有人能够复制别人的成功的根本原因。
生态系统在不断地变化,就像气候,气候的演变会催生出恐龙,会催生出哺乳动物。
你不可能成为恐龙,因为恐龙是昔日的生态位的产物,你想要成功,只能寻找下一个生态位,然后坐上去。
这就是为什么马云说拿望远镜也看不到对手,因为对手不在这个维度的世界里。不在这个生态系统里,它在下一个生态系统里。
在白垩纪,哺乳动物类似老鼠,恐龙不可能认为它会取代自己。
但是生态系统变化了,就会。
我想,有人可能20 岁出头就能明白这些,比如黄峥。但很遗憾,我35 岁以后才渐渐理解。
有些事儿,晚明白三年,也许就差了一辈子,何况晚了十年。
人这辈子最难过的是最后才明白,明白“最后”的意思么?

一对夫妻,211 的,做了老师,很努力的工作,很努力的教育孩子,没有大的欲望,仅仅是希望孩子不要阶层掉落而已。
孩子也很努力,很争气,考到985,比父母还牛。但是没有办法回到父母的单位再做老师了。因为来投简历的都是C9。 一对夫妻,985 的,企业经理,很努力的工作,很努力的教育孩子,没有大的欲望,仅仅是希望孩子不要阶层掉落而已。 孩子也很努力,很争气,考了985。但是出来投了两百份简历找不到工作,只能去送快递,还发现招满了。
因为父母也因为年过40,被输送到社会上去当人才,父母先送了快递,反而占了自己孩子的位置。
这两对夫妻是朋友,有一天相聚,感慨往昔,就很难受,觉得自己不说多有钱,也曾经是中产,如何如何。
自己对子女的愿望也没有那么高,但是…….
然后引用王尔德的那句话:我年轻的时候觉得钱最重要,到老了发现的确如此。 这就是两对对钱的理解,处于第二层台阶的夫妻,他们走过的弯路。
他们一定要走到最后一刻,才会忽然发现,童话破灭了。前面都是白搭。
同样,你回过头来看我,我比上面这两对夫妻聪明得多。

我没有那么傻的,不会去相信什么职场里的头衔,也不会相信钱本身,甚至不会迷恋任何投资品种,比如相信房子。
我上来就理解所谓财富是一种系统,构建稳定的系统,要培育可以传给下一代的会下金蛋的鹅,要培养现金奶牛。这样我的
孩子就不用再从头来过。 但是,我还是把路走错了。
如果我一开始去抢夺投资市场的生态位,如果我在20 岁的时候就能理解生态系统,或许加今天的成就会大很多。
但是很遗憾,我去抢粮仓上的漏洞的多少了,我误以为只要握有更多的漏洞,就可以如何如何。
直到我忽然发现,当你不具备相应生态位的时候,是不允许你握有那么多个洞的。 关键词是不允许,这就是我曾经分享给读者的那句话。
你说了算,要钱何用,你说了不算,要钱何用。
至此,我们对钱和有钱的理解,已经站在了第四个台阶上。
等我真的懂这一切,35 岁以后了,痛苦,无比的痛苦。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有些事儿,高一个维度,就是一生。
一颗西瓜上面掉个皮,比核桃大,一个核桃掉点渣,比芝麻大。

一个站在第二个台阶上的人,他一辈子可能连套只要1000 多万的改善型四居室都买不起。
一个站在第三个台阶上的人,觉得我已经成牛魔王了,我很牛,我什么都懂,我也要取经。结果到了灵山才发现,你一个人去没用的,队伍里必须带个唐僧,理解? 你现在明白为什么很多人,包括很多牛人,都对刘慈欣那个火鸡科学家的比方十分感慨且认同了吧?
因为只要升过哪怕一级台阶的人,都会感慨自己曾经做火鸡科学家的那些年,并且永远对未知保持敬畏。
我们只聊了四级台阶,不是只有四级,而是我只理解到四级,我相信必然有五六七八九,就像宇宙中一定存在三体,我们就是虫子而已。
从这里开始,是本篇文章的分界线,之前的部分,我一直在给你拔高,我试图让你站在更高处来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
之后的部分,我会往下降,我会竭尽全力试图把认知和你本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否则很多人没法用的。你本人的状况和我描述的之间有断层,我得补全了。 对于99.99%的人来说,你的欲望并不难
满足,因为你的欲望本身也不大。 你只需要弄清楚三件事就足够了。 第一件事是风险与收益。

俗称你愿意承担怎样的风险,你到底指望多大的收益。
你指望通过打工赚钱,年入几十万到头了,加班就只值这么多。
哪怕你去互联网大厂也只值这么多。
你说一毕业进互联网大厂,做了五年年薪 200 万,那个是总包的钱,其中主要部分来自于期权套现。
也就是说这是资本市场带给行业的红利,并不是你的加班值这么多。
你年薪200 万里面加班只值60 万,还有 20 万是行业红利,就是码农供小于需带来的稀缺性,剩下120 万,全是资本市场带来的,也就是你实际上承担了风险换来的。
我讲过多次这个话题,美联储只要维持利息在高位,全世界的风险投资市场都会偃旗息鼓,全世界的共识经济都没有那么好挣钱。
一旦风险投资市场偃旗息鼓,大厂码农就从200 变成80,如果供应量再大幅度增加,很多学生要做码农,就从80 变成 60。
所以如果你不满足于60 万的收入,你不得不拥抱风险。
实际上,你过去200 万的年薪就是拥抱风险的结果,只不过你自己不清楚而已。 你的老板替你拥抱了,你是被拥抱的。

这个过程就是盈亏同源,你赚也是因为风险情绪高涨,你赚不到这部分也是因为风险情绪下降。
你当然可以不做,你可以一毕业就去考编,那么结果就是当初码农200 万的时候,这个便宜,你也赚不到。
规避风险的同时就是规避利润,盈亏同源。
所以你要想清楚,风险与收益是捆绑的,要么一起要,要么都拿不到。
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选择,我的选择是一起要。
因为我本人是一个天生的风险偏好者,与之相对,世上绝大多数人都是风险厌恶者。
人类在原始人的阶段也许两种性格的人差不多,一半一半。
后来在打猎的过程中,风险偏好者更容易被野兽干掉,于是留下后代的往往是风险厌恶者,于是你就会看到,如今风险厌恶者的比例也许高达99%。
但是我们要清楚,人类最近几百年的社会层面的变化程度远大于人类数万年的进化。
也就是说,你进化了几万年形成的那些偏好,是绝对不适应当下这个时代的。
这就像你的基因出生在侏罗纪,它告诉你要体型巨大,结果很不幸,现在你活在白

垩纪。基因告诉你的那些,完全不适应当下。
道理很容易说清楚,可是克服基因太难了,因为性格,是极难极难改变的。
性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命运,改变不了性格就改变不了命运,所以更容易的方式其实是根据自己的性格来调整预期。
而不是反过来根据预期试图改变性格。 第二件事是认识生态环境,顺应生态环境,融入生态环境。
一个人,无论你选择哪条路,是高风险高收益还是低风险低收益,你都绕不开生态环境。
投资人,商人,他们上限很高,下限很低。成了可以拥有很多,输了也许负债累累。
去打工,下限不低,但是上限很低。下限顶多失业,去送快递,可是终其一生,想买套一千万的改善四居室都难。
你看着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但是,都脱离不了各自的生态系统。
你千万不要觉得给人打工就能随便做做。 认真做,你这辈子是买不起一千万的改善房;可是随便做,只怕你连300 万的刚需房也很难买得起。
即便你说我不关心行业,也不关心公司,我就随波逐流的混着。
你也不可能不考虑老板的诉求,高管的诉求,经理的诉求,组长的诉求。

这些东西你通通不考虑,那你就是一个职场里的棒槌。
你看刚出道的猴子,就是那样子,拿根棍子,见谁都敲。
他根本就不去思考的,他也不问问,妖精是谁的司机,是谁的秘书。
你看实习生刚出道就那样,拿个鸡毛当令箭,一件事布置下去,就开始蛮干。
他从来不问,这事儿到底需不需要干,如果需要干,到底是需要干成了,还是需要干黄了。
他不关心的,他上班就没带脑子来。 你看猴子后来就精乖了许多。
他开始学会看脸色了,他发现好像老君是这个意思,如来是那个意思。俩不是一个
意思,到底该怎么意思意思? 猴子都学会观察了,何况人呢?
光学会观察不顶用的,有时候如来就是安排猴子当枪使,猴子不得不完成工作的同时,又不想得罪老君。
它就需要把自己的善意传达出去,让对方明白。
否则猴子一回就把人情用光了,下回他对如来还有利用价值么?
你看到了?打工没有这么简单的,给人当枪使都没有那么容易,你还得琢磨下一回,自己还有没有资格当枪。
小小一个公司,小小一个办公室,都有着无穷的奥妙。

一个人存在有他存在的原因,一件事出现有它出现的理由。
你不懂人,你就不懂事,你就更不可能做好事。
老有人问我,为什么我年轻的时候号称以一挡二十?我一个人的工作量比二十个人都多,而且我每天只工作了两三个小时,
大部分时间都拿去做自己的私事了。 为什么?
很简单,全靠同行陪衬。
你以为你在做正数?不一定的。你觉得自己特卖力,在老板眼里,你就是在做负数。
二十个人,你以为一定能做出二十?不,很多时候二十个人只能做出负一。
我啥也没做,就已经比他们强了,零大于负一。
你们真的知道老板想要干嘛么?
有人说,这话我听得懂,你是在告诉我,做事情之前,要勤汇报,要时刻与领导沟通,要确保自己的方向。
这只是初级阶段,我说的不是这个。
我要说的是,很多时候,老板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做啥。
你不勤汇报,时刻沟通,往往做出来是负数。
你勤汇报,时刻沟通,往往做出来也是无用功,是白费力。

因为很多时候,你的老板也没想明白。 我能以一挡二十,很多时候是因为我替老板想明白了。
我不仅知道他当下怎么想,我还知道他两个月后怎么想。
他现在在A,他当下决定要出发去B,他两个月后铁定懊悔,发现应该去C。
你给他二十个人,俩月后保证他带着这帮人待在B,然后一拍大腿,说,我们要从 B 出发去C。
结果一回头,看见我已经待在C 了。 你想比你的上司更早知道他接下来的想
法,只有一种办法,就是你站在比他更高的维度,把你所在的办公室这个小生态外面的大生态,给想清楚了。
你不站在上司的视角去想想看他有什么,他要什么,他愿意放弃什么,以及他外围的更大的那个生态系统下的每个生态位有
什么,要什么,会放弃什么。 你是无法预判他的预判的。 但是我反过来问你一句话。
当你的心思深沉到这种地步,你还会不会满足于辛苦干一辈子,连套1000 万以上的改善型四居室都买不起的工作呢?
明白我的意思吧?当你真的在某个圈子里做到很好的时候,你的欲望自然而然会上升。
李世民功高盖世,他不可能安于当二王子的。

因为风险是因人而异的。
我在第一条里给你讲过,风险与收益是一个打包组合,要么一起要,要么一起放弃。
但是,同一件事的风险对于不同人,是不一样的。
关羽冲进万军之中,无论斩不斩得了颜良,他生还的概率超过8 成。
如果你让我复制这件事,我也冲进万军之中,你觉得我有生还几率么?
所以当你对生态系统了如指掌,当你把每个生态位琢磨明白的时候,风险本身就在大幅度下降。
孔明草船借箭这个段子是假的,可道理是真的。
如果孔明能够掌握天气,能够掌握人心,他去草船借箭,看似风险很大,实则如履平地。
到这里,我讲了认识生态环境,顺应生态环境。那我问你,什么是融入生态环境? 很简单,就八个字:尊重人性,尊重利益。
我们有很多人,能力是没问题的,脑子有问题。或者说的更具体点,他理解不了借势,理解不了借助生态的运行规律去做事,非要迷恋自己的能力。
我问你,经常求人办事好不好?
有人说,不好,一方面不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求人办事欠的都是人情。

很显然,他们不了解,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
求人办事的意义绝对不在于求人办的那个事本身,而在于通过求人办事这个行为,把你和别人捆绑在了一条船上,让你和更多贵人,产生了利益链接。
你每天都公事公办,为公司的事情加班,
可不可能有朋友? 不可能。
只有你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求人办事的过程中,才真的能够认识朋友。
因为在给你办事的过程中,他也知道了你一个秘密,你也知道了他一个秘密,于是你们俩通过彼此的小秘密,产生了利益关联。
产生利益的关系才是真关系,这就叫尊重人性,尊重利益。
不要怕欠人情,要怕欠的人情还不够多,不够大。等到你生命中到处都是欠的人
情,你在职场上就风生水起了。 我问你个很简单的道理。
一家公司要上市,作为高管,你报上去的人,有被分配股权的可能。如果现在你是高管,你是愿意把自己的亲信报上去呢?还是愿意把那个能力很强,但是从来不和自己有公事以外的交集的那个下属报上去呢?
很显然,是前者。

套现了就是几千万哦,这么大一笔钱,这
么大个人情,为什么不给自己人呢? 你想想看那个亲信他到底做了什么?
也许最开始,他就是通过求你办私事,让你把他当作助手,后来你安排他给你办私事,这么慢慢地,你们的关系密不可分,
而且,你们的关系不为外人所知了。 难道不是这样开始的一段关系么? 很多人想不通,他们总是喜欢傻干,蛮
干,结果干活回回安排自己,分股票就没自己事儿了。
很简单,因为你从来不懂得求人办事,你从来不懂得把自己的秘密交出去,那上司自然不会把他的秘密交给你。
你是干了很多活,但那都是公司的活,不是每个高管的活,需要分股票的时候,自然没有人替你说话。
只晓得埋头干公司的活,就像老黄牛,耕地是很卖力,又如何?难道能避免老了变成牛肉干么?
没用的,你干多少公司的活,股民也不会认识你,谁也不会替你说话。能替你说话的,是一个个有私心的高管们。
所以一个聪明的职场人士,他从出道起,就一定是喜欢求人的,求人的同时欠人情,帮人的同时还人情,你来我往,尊重人性,尊重利益。生命中充满了贵人。 这就叫融入生态。
第三件事则非常简单,就一个字:试。

没有一个人,是读了一本书,或者上了一门课学会上述这一切的。
不可能,绝无可能。
现代教育源自普鲁士,这种教育的目的就是给生产线培养工人。
所以学校啥都教,唯独不教你赚钱。 因为这事儿也教不了。
赚钱的方式就两种,设局与破局。 剩下那不叫赚钱,那叫挣钱。
赚钱就像巴菲特说的那样,拿个洗脸盆,跟那儿接,钱哗啦啦的往下掉,这叫赚钱。
挣钱是说你去工地上,搬一天给300,这叫挣钱。
学校只能给你教后者,无非从300 到
3000,技能不同,日薪不同而已。实质都一样。
所以你很辛苦很辛苦,一辈子买不起一套只要1000 万以上的改善型房子再寻常不过。
因为固定的东西就只值这么多。
所谓固定的东西的意思是说,人家探索出来的路,写下来,变成课本,让你抄。无论这条路当初多牛,比如爱因斯坦的公式,等你抄的时候,就只值这么多了,每天300~3000。
你想要更多,只有一个办法,像爱因斯坦同志一样,去探路。

探路的过程就是摸索了解人家设的局的一个过程。
当然,还有更高阶段,有些人探路已经探明白了,已经占据了已有的局里的生态位了,想要自己设小局,这就叫阶层固化。 特大局是个生态系统,里面的生态位可以嵌套大局,大局是个生态系统,里面的生态位可以嵌套中局,还有无数小局,迷你局。
掌握了生态位的人,是可以设局的,为了自己的后代。
巴菲特有一千种办法给他的后人在大局里面嵌套一个小局,使得很多年内,你都攻不破他营造的那个堡垒的门槛。
但这个设局的话题,对我们多数人无用。
多数人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探路。 探路有且仅有一种办法就是试。
我今天给你聊的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哪儿学的,都不是谁教我的,都是我试出来的。
无非每个人试的起点不一样。
我开头说了,我上来就绕开前两个台阶了。我打小就没有那么轴。不是说你让我复原魔方,我就会听你的,真的如你想象拿着魔方掰来掰去。
但是这个台阶仍然不够高,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看似打破常规的拆魔方,买魔方,依然是更大的一个“魔方”里的一环。

这就叫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
我很小就能读道德经读得津津有味而不是如同看天书,说明我悟性很高。
可是我到了35 岁以后,忽然发现我没明白,或者说,明白上面还有明白,明白上面还有明白。
说明什么?说明我悟性很低。 高低是相对的。
你站在越高的认知状态下去试,你走的弯路越少。
你不可能复制我做过的任何事,我前面说过了,生态系统就像六道轮回,它是变化的。
不存在你要取代谁,只有说你要寻找下一个生态位。
但是,我做错过的所有事,我走过的所有弯路,以及我的全部思考,对你是有参考价值的。
因为我所谓的学习没有帮助不是说从零开始,无头苍蝇一样瞎试。
我只是告诉你,人类文明到今天,知识爆炸成这样,你指望系统性的学习是没可能的。
一件事一旦成系统,就绝无可能再赚到钱。
什么事情成系统?泥工的操作流程是成系统的,这叫挣钱。

什么事情不成系统?KFS 是不成系统的,这叫赚钱。
KFS 难道不学习?怎么可能。
人家只是不成系统的学习,他那个是探索式的学习。
所谓探索式学习就像打游戏,我一边打着一边找找攻略,如果我是第一批玩家,找不到攻略,那么就和其他玩家交流下心得体会。
这个过程仍然是学习,只是非系统化而已。
这种学习有效的缩小了试的成本,也许我原来要试500 万次,试到头发白了也做不完,但是因为有了这种非系统化的学习。 我只试了500 次。
看这篇文章的读者,分别走在自己的路上,大家都是在路上。
很多时候彼此的路都不相同的。
有些人是资本的玩家,有些人是创业的使者,有些人活跃在职场上,甚至有些人关注的是情感问题,是找老公找老婆的问题。
他们居然拿我做了同一本攻略,是因为人性是相通的。
无论什么局,都是人的局,无论什么游戏,都是人的游戏。
所以学校什么都能教你,唯独这个教不了。因为学校也是人的游戏里的一个环节而已。

换句话说,它亦是局的一部分。看到这里忘了?
想想我们讲过的两个局之一,特大局之外的,另一个…….